您好,欢迎来到库媒体网!

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?

2020-09-01 09:09:04 来源: 库媒体 作者:Admin 浏览次数:609

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?——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


  一、中华传统文化属于全人类


  现在,国际间似乎形成了一股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。西方人也开始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推广了。


事实上,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,是属于全人类共享的,不限于一国、一个民族所独有。


  二、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离苦得乐


  看到这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,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?

我引用《论语》的第一句话回答他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学习了之后,不断的落实、做到,内心就会很喜悦。这就是「习」,就是要将所学的内容,在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做出来,不断的去实践。

这个悦是从内心当中涌现出来的喜悦、快乐,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「法喜充满」


所以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?就是为了一生得到幸福美满快乐,法喜充满,离苦得乐


学习圣学,是为了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学习传统文化快乐!如果不快乐、不幸福,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了?


  孔子说自己是「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」,他学习得很快乐,忘记吃饭,忘记忧愁,忘记自己的年龄,你看他多么快乐。


孔子的弟子颜回生活很清苦,「一箪食,一瓢饮」,「箪」是竹子编制一个篓,吃饭的时候没有饭碗,用箪装饭吃;喝水的时候没有茶杯,用葫芦瓢喝水,贫困到这样的程度。「居陋巷」,住在贫民区。「人不堪其忧」,换上别人受不了,对一般人来讲,这种物质生活太苦了,必然忧愁。

而颜回把这个事情忘掉,「回也不改其乐」,他一天到晚快乐得不得了。世间人不能体会颜回乐在哪里,他过的生活是真乐,他的精神生活丰足圆满,真的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
  反观我们现代人,物质生活很丰厚,但是你真的快乐吗?


我看现代人是「富而不乐,富而不安」,有财富,但是心里不快乐;有地位,没有安全感。虽然得到了财富,但是一生都不快乐,这个人就很可怜,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「可怜悯者」


古人讲,「不如贫而乐」,比不上物质生活贫穷而精神生活快乐的人,他的人生有意义、有价值。


学习传统文化,能够让你既富贵、又安乐,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,让你得到身心安乐、家庭美满、事业顺利,能够使社会和谐、国家富强、世界和平,学习传统文化能得到这么好的功效,当然应该学习。


  三、圣贤道德教育的重要性


  前些时候,有个从事教育事业的北京朋友来找我,告诉我,他本来以为学生会读书,学习成绩好,就是一个好学生,但是后来这样的学生却出事了,才让他警觉到,原先对教育的观念是错误的。


做人的教育比做事的教育更重要,道德教育应该摆在第一,这是他的觉悟


可惜现代的教育是注重做事的教育,疏忽做人的教育。现在人心坏了、社会乱了,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出了问题,疏忽了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圣贤的教育。


学习中华传统文化,就是要补足这四种普世教育,这四种教育能够端正世道人心,化解冲突,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,使社会安定和谐,世界繁荣和平,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带给现代人的殊胜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:全面复兴传统文化!


  古来童蒙教科书《三字经》上第一句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把本性本善明显的表示出来了

教育就是要肯定人性本善,教育终极的目标是回归本善,圆满本善的人就是圣人,所以这是圣贤教育。


要相信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


所有一切的不善都是习性、是染污,本性决定没有染污,本性是觉、正、净。

教育的成就,是要把不善的人转变成善人,你的教育就成功了,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,乃至最高级的是转凡成圣,这是教育成功了。



要肯定,世间决定没有恶人,恶人是怎么回事?没有受到好教育,他被外面环境教坏了,要懂得这个道理,他的本性是善的。


所以我们看到监狱里面的服刑人员,接触到传统文化教育之后良心发现,幡然悔改,变成了好人,监狱变成了学校,这就是很好的证明。


苦是从迷惑造业而来的,所以要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一定要帮助他破迷开悟。

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就是要教学,要教他,要指点他、要提醒他、要诱导他,使他真正觉悟,觉悟了才能离苦得乐。


  这个本性本善的核心,古人也找到了,把它放在五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位置。

五伦头一句「父子有亲」,「亲」就是亲爱,这个亲爱就是本体的核心,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,完全是从这个核心发扬光大。


这个传统是爱的传统,教育是爱的教育,社会是爱的社会,所以几千年来长治久安,都是循着性德,没有违背性德;如果违背性德,动荡就来了。


因此从这个爱演变为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指导纲领。


  圣贤把道德落实到人事上来,这在中国讲得最完备。五伦是道,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这是自然的规律,是「道」;能够顺着这个道,随顺自然的规律,那是「德」。

五常,仁义礼智信;四维,礼义廉耻;八德,孝悌忠信、仁爱和平,这些都是德。

中国古圣先贤,古书里讲得好,「以道治国,以德化民」,就是治国决定不能违背自然的原理原则,教化众生一定要顺其自然,这叫道德。


这个国家能够在几千年当中长治久安,没有在这个地球上消失,有它的原因在。

为什么?因为它守道德,它懂得道德。


所谓「顺道者昌,逆道者亡」,遵循正道就会昌盛;如果逆道而行,倒行逆施,迟早会败亡。


所以,遵循伦常道德是快乐的根本,违背伦常道德是痛苦的根本,这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必须认识清楚的。


[责任编辑:Admin]
[若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]

茶文化

茶教会了我“三心”:

有一次在一个茶馆里喝茶,看到收银台不时来几位...

世间多烦忧,不如吃茶

明朝,中国茶叶漂洋过海,饮茶之风席卷欧洲大陆...

茶道与茶艺,一茶一世

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,也被认为是修身...

茶叶是一种治病的树叶

茶界唯一院士陈宗懋说:饮茶一分钟,解渴;饮茶...

你的气质,见茶如是

喝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更融入了你的气质。不用...